摘要: 原標題:《烏合之眾》之理性與偏見 書中的一些帶有偏見的看法讓我不能茍同。對性別的偏見。類似的誤認常常發(fā)生在婦女和兒童身上,也就是最沒有主見
原標題:《烏合之眾》之理性與偏見
書中的一些帶有偏見的看法讓我不能茍同。對性別的偏見。“類似的誤認常常發(fā)生在婦女和兒童身上,也就是最沒有主見的人身上。”勒龐直白地將沒有主見=婦女兒童,間接認為男人是有并有正確主見的。他所處的十九世紀女性接受教育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很少,被視為男性的附屬品,應該說是時代導致她們?nèi)狈χ饕娙菀酌那闆r的出現(xiàn)。但作者不加分析始末而簡單地在自己的論述中把此當做原因來使用,這顯然是一種性別偏見。
對民族的偏見。群體的形成一直受傳統(tǒng)的支配,而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過于穩(wěn)定,它將不會再發(fā)生變化,“就好比中國無法得到進步一樣。”在研讀過程中我們不能因為民族歸屬感而不假思索地批判作者的觀點和論斷。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的確是異常牢固,尤其閉關鎖國到被迫打開國門后,傳統(tǒng)中衰落的部分讓中國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任人宰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從建國改革開放發(fā)展至今,每一次在堅持原有社會主義制度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改革都印證了作者所謂的“民族最理想的狀態(tài)”——保留原有制度并以微小而不易察覺的方法對其進行改進。今天中國總體的發(fā)展是勒龐未曾想到的民族的進步。
對群體的 化定論。僅從群體的犯罪行為就定論“群體的道德水平十分低下,”群體的道德水平并非仍處在原始的野蠻狀態(tài),相反,在歷史浪潮中,群體能夠為推翻舊有體制而前赴后繼,在落后文明的廢墟之上嘗試建立新的文化,并非勒龐所說 “群體只有強大的毀滅力量,他們的統(tǒng)治總是趨向于野蠻時期的統(tǒng)治方式。”
此外,作者指出群體中的個體是“有意識人格的消失,無意識人格的突顯”讓我倍感質(zhì)疑。無意識人格有一部分來自群體的暗示與傳染,但另一部分是先天(前)本身所具有并可能對個體在某些方面產(chǎn)生一定積極影響。而作者單純將這種無意識歸咎于權(quán)天使并成為“受支配的玩偶”。有意識人格并非消失,而應是逐漸弱化的過程。對于完全失去個人意識、任由擺布的群體中這種個體的存在,是作者提到的“發(fā)達的組織化群體”,而就目前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而言,群體受各種因素影響不會一成不變,除非放在真空中。恰恰他將群體中的個體喻為“可以被風吹到任何地方的空氣中的塵埃”,完全忽略個體本身所具有的認知,個體成為群體一員的基本條件應首先是個體在一定判斷基礎上做出的選擇與群體暗示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
書里面結(jié)論和描述都是來源于經(jīng)驗和其簡單推理。勒龐將自己的很多觀點建立在法國大革命的基本史實上。法國大革命,在大革命期間的瘋狂的群眾運動導致了無數(shù)無辜的人們的喪生,反應了群眾運動的很多不良后果。但并不能以偏概全,通過單個事件的一面來成為自己言論的立足點是不完整的。
總之,勒龐剖析的烏合之眾確實值得自?。何覀冏鳛槟硞€群體中的個體,怎樣做才不會人云亦云,才能堅持正確己見。我們都習慣在某方面聽從專家的建議或者不經(jīng)大量思考地詢問周圍的聲音,然后通過簡單的判斷而得出自以為正確科學的決策。只有在群體都在做充分的認知和理性的分析,并發(fā)揮社會性好的一面,集體的智慧才會真正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