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為什么我不建議對孩子說考不好沒關系?心理學家的實驗真相了 最近不是期末成績下來了,有位經??次椅恼碌呐笥押臀艺f,孩子成績不理想,她
原標題:為什么我不建議對孩子說“考不好沒關系”?心理學家的實驗真相了……
最近不是期末成績下來了,有位經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和我說,孩子成績不理想,她現在知道不能一味打罵,于是就對孩子說:
“考不好也沒關系,以后學個一技之長也可以”。
看似很有道理的一番話,卻讓我聽出了問題來。
01
如今越來越多父母知道,孩子個性敏感、脆弱,平時不能太多打擊、嘲諷和責備。
于是習慣用“沒事”、“沒關系”這樣的表達,打消孩子的緊張和恐慌,試圖用無所謂的態(tài)度鼓勵孩子再接再厲。
只是,孩子聽到這種話,會怎么想呢?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要求參與者嘗試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可無一例外地,每個人的思維都出現強烈的反彈,很快就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只白熊的形象。
這個著名的“白熊效應”放在教育中同樣適用:越是不愿孩子放心上,孩子越在意。
這在某種程度就是一種“負面強化”作用,常常把“沒關系”、“不要緊”掛嘴邊,非但不能給孩子正確的鼓勵,還會讓孩子越學越沒自信,對學習和考試越抗拒。
不恰當的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殺傷力遠遠超乎預期。
02
01
鼓勵低期望
首先,如果我們頻繁地告訴孩子“考不好沒關系”,可能會傳達給他們一種低期望的信息。
不再有追求:孩子們可能會認為自己不需要努力去取得好成績,因為無論如何都會被接受。這種想法會導致他們對學習失去熱情和動力,不再追求卓越,不再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自我否定:長期處于這種低期望教育中,孩子們可能會對自己產生懷疑和否定。他們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取得好成績,進而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產生懷疑。
缺乏自律:低期望教育可能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要求降低,從而缺乏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他們可能會更容易出現拖延、懶惰等問題,進而影響學業(yè)和未來的發(fā)展。
02
忽視潛在問題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說“考不好沒關系”可能會忽視潛在的學習問題。
當孩子在學校表現不佳時,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在某些學科或領域上遇到了困難或挑戰(zhàn)。
如果我們不關注這些問題,而只是用“沒關系”的口號來回應,那么孩子可能會錯過解決問題的機會。
相反,我們應該鼓勵他們面對困難,尋求幫助,并努力克服障礙,這將有助于他們發(fā)展自己的學習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03
培養(yǎng)不適應性
另一方面,頻繁強調“考不好沒關系”可能會培養(yǎng)出不適應的心態(tài)。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面對競爭和挑戰(zhàn),而不是遇到問題就回避或放棄。
如果孩子們習慣于聽到“沒關系”的說法,他們可能會在面對挑戰(zhàn)時缺乏堅韌和適應能力。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未來職業(yè)和生活。
那么,如果我們不說“考不好沒關系”,應該怎么辦呢?
03
我們可以借助“懲罰”讓孩子減少錯誤行為的出現,但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
懲罰大致有兩大類:
?、偈┘幽撤N痛苦或厭惡的刺激(如體罰、訓斥等)
②取消某種喜愛的刺激(如取消娛樂活動等)
但是上述兩類懲罰我都不是特別提倡,因為懲罰的目的不是讓孩子體驗懲罰的過程,而是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改正錯誤。
如果只是為了懲罰而懲罰,孩子沒有意識到行為本身不對,一段時間過后,他還會再次犯錯,那就會出現“說了不聽”的情況的。
所以在進行懲罰時,我們要注意下面幾個點。
給孩子明確的要求
我們在生氣的時候,很容易就把情緒夾雜在語言中,導致孩子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
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首先要穩(wěn)定情緒,用明確的語言給孩子提出要求。
給孩子解釋清楚一些行為或懲罰存在的意義,而不是簡單地讓孩子接受后果,這樣的懲罰才會更有意義。
讓孩子接受“自然后果”
有的孩子經常會不好好吃飯,于是家長就追著喂飯,結果鬧的孩子飯也吃不好,大人心情也不好。
其實,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大可以隨他去,但事后如果他餓了再去管你要吃的,你就不能輕易滿足了。
當然這種方法比較適合3——5歲的孩子,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在一個探索和學習環(huán)境的階段,“自然后果”可以加強他們的規(guī)則意識。
堅持正面教育
懲罰和獎勵最大的差異在于懲罰的副作用太大,孩子不易消除,而且懲罰還特別容易用錯,比如:
諷刺、嘲諷:傷害自尊心,產生逆反情緒。
延時懲罰:孩子已經忘了,感到莫名其妙、抱怨、委屈。
濫用懲罰:膽小、拘束、反抗,兩面派。
懲罰太輕或累進式懲罰:不能一步到位,阻止不了,白受懲罰等等。
懲罰不當,非但不能改正孩子的錯誤行為,反而會強化這種行為。
所以,我們最好要堅持正面教育,通過獎勵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抑制或消退其不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