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學生吃外賣高校大都不太樂意 大學為什么禁止學生在宿舍吃外賣 日,福建閩江學院因限制送外賣的車輛進校,限制外賣進入宿舍和教室,激起了
原標題:學生吃外賣高校大都不太樂意 大學為什么禁止學生在宿舍吃外賣
日,福建閩江學院因限制送外賣的車輛進校,限制外賣進入宿舍和教室,激起了一些學生與外賣商家的不滿。一些外賣商家在學校食堂門口發(fā)放免費午餐,抵制學校規(guī)定。此事在網上引發(fā)關注與討論。學生叫外賣,在宿舍里吃外賣,學校到底該不該管?
學生吃外賣,高校大都不太樂意
希望學生少叫外賣,或者干脆不吃外賣的高校,遠不止一所兩所。很多學校會出臺硬性規(guī)定——送外賣的不許進校門。據媒體調查,2015年,北京就有至少8所高校禁止外賣進校園。而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及北京理工大學則禁止外賣員騎電動車入校,外賣員送餐入校只能步行。
有些學校則會禁止學生把外賣帶入宿舍樓。去年,廣西外國語學院就出臺規(guī)定,禁止外賣及一次性飯盒、塑料打包袋進入宿舍。
對于違規(guī)者,有的學校會有宿舍斷電等懲罰措施。
還很多學校,雖然沒有硬性規(guī)定,但校方會倡導學生不吃外賣。
這次閩江學院因“禁止外賣進校園”遭到質疑,據校方單方面解釋,學校的意思其實并不是禁止學生吃外賣,只是“倡議學生少吃且不在宿舍、教室等處吃。”
從制度上看,學校無權禁止學生叫外賣、領外賣、吃外賣
首先明確,學校無權把送外賣的商家擋在門外。
公立院校的一些公共區(qū)域需要向普通民眾開放,不能粗暴禁止外來人員進入校區(qū),這是常識。我國的相關法規(guī)也允許外來人員在向門衛(wèi)登記后進入大學。
開放大學校園,也是國際主流做法。比如,在法國,公立高校屬于“公益公立機構”,即必須在特定范圍內允許民眾進入。
對此,支持高校禁止外賣的人可能會有反駁:
雖然學校沒權利禁外賣,但校方把送外賣的小電動車小汽車擋在外面,是為了學生的安全。畢竟,這類車輛在校園里還是挺危險的。某高校校方也曾表示,由于送餐人員車速過快、邊打電話邊開車等情況,學校內發(fā)生過多起交通事故。
有一顆“為了學生好”的心,確實值得尊重。但是不是一定要為了保全學生的安全,去做自己沒權利做的事情呢?
同樣面對安全問題,其他國家的高校并沒有選擇把校門一關了之。
1968年,美國高校內部普遍設立了校園警察機構。美國對校園警察的素質要求很高,錄用程序也十分嚴格。學校警察主要來源于高校畢業(yè)生、退役警察和退役軍官,文化水平相對較高。歐美大部分高校除了配備訓練有素的校園警察外,校園內每隔一小段都會設立報警亭,方便學生在遇到危險時及時報警。(《高校大門應該怎么開?——重談高校的門禁制度》 張茹淇)
美國天普大學因所在區(qū)域的整體治安情況欠佳,為保障學生安全,校方配備了警車以護送學生上下學
當然,國情不同,國外方法未必能照搬,但校方至少應該想辦法,在保證校園安全的情況下,盡量讓外賣進校門。比如在離宿舍近的地方設立取外賣點,然后開通一條外賣專線,提醒師生在走近這條專線的時候注意避讓車輛,讓送外賣的商家能夠在不會撞到行人的情況下,暢通地到達宿舍樓附近。
而“禁止學生在宿舍吃外賣”,就更荒唐了。“吃外賣”固然有產生白色垃圾等負面因素,但也有節(jié)省時間、比大多數(shù)食堂菜品更豐富等好處,成年人自然能夠權衡利弊,自己決定要不要吃外賣,也應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學校沒理由橫插一杠,連別人吃什么都管。
而“很多高校只是倡導不吃外賣而非強迫”這類觀點,也講不通。首先,“吃外賣”本身就是一個中性行為,不能說對也不能說錯,學校何苦倡導反對它呢?而且,很多學校所謂的“倡導”,其實是恐嚇與施壓。比如浙江某高校,面對媒體的時候說是“倡導”,可帶外賣進宿舍樓的同學卻會被告知“可能會扣學分或者通報批評” 。
這次因限制外賣而鬧出亂子閩江學院,也是口口聲聲說只是“倡導”。然而,根據學校學生工作部發(fā)布的說明,如果帶外賣進宿舍樓,會面臨“以批評教育為主”的懲罰。
一些學校限制外賣,很可能是為了自身利益
學校限制外賣,往往以保障學生安全、衛(wèi)生等為理由。但有些措施,實在讓人看不懂,校方到底用意何在——
據報道,沈陽某高校外一輛污水車沿校園南墻潑了百余米糞水。原因是學校為了防止商販向校園里的學生賣午飯。
學校想出用潑糞水的方法,這明顯與其關心學生的所謂“初衷”背離。如果學校是擔心學生買外賣有衛(wèi)生問題,那么,在學生生活、住宿的地方潑大糞,就沒有衛(wèi)生問題?(《大學潑糞阻止學生叫外賣何其不堪》 熊丙奇)
類似的事情可以告訴我們,有些學校為了抵制外賣,不惜傷害學生。
這些校方的目的,很可能已經不是保障學生的利益了,他們也許是打著保障學生的旗號,為自己謀私利。
用常理也能推斷,如果把外賣禁了,很多學生就會轉而去食堂花錢吃飯,食堂的營業(yè)額就會增加。而食堂是很多學校不可忽視的經濟來源,甚至是腐敗者的溫床——在我國,學校大都會把食堂的經營權外包給私人營業(yè)者,但其中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系,在監(jiān)管方面又做的很不好。據《讀天下》的一篇報道,在學校食堂承包招商過程中,最后保留的競爭者多為學校老師的親戚、校門外門店的老板或其他關系人。
有統(tǒng)計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裁判文書網有關校領導貪腐的判決書中,逾4成涉食堂腐敗。
警惕學校以“為學生好”的名義為自己牟利
校方以“為學生好”為名義推動一件事情,但其實自己會在其中得利——這種套路不止可以用于打擊外賣。
據報道,有些學校將原來免費供應的熱水全部拆除,所有宿舍樓的水房都只安裝了某公司的飲水機。學生必須下載這個公司的APP,才能買熱水,而且水價比校外均價昂貴。
除了熱水APP,有些學校還會強制學生安裝各類學分記錄APP,跑步記錄APP等。這些APP里,有很多都粗制濫造,經常出現(xiàn)奇葩廣告。
學校當然可以說,這是為了提升學生用水的品質、教學質量,但真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學校在其中獲利多少,我們往往不得而知。
對于這種情況,有關部門應當格外注意,加強監(jiān)管,看看學生是否真的受益,校方有沒有從中昧錢。
國外的制度也值得借鑒。在法國和德國,學校不設后勤管理機構,負責后勤事務的機構完全脫離學校,其財產主要由政府劃撥,屬國家所有。即使食堂的營業(yè)額高,錢也不會給到學校的管理層。這樣的制度設計,使得校方無法掌控“油水”多的食堂超市等后勤部門,很難從中撈到好處。
原標題:多次毆打同學引發(fā)眾怒,7歲男孩遭46名家長聯(lián)名呼吁轉學 近日,一小
觀察2024-04-11 18: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