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為什么來自弱勢背景的學生 大學畢業(yè)時劣勢依然明顯 再忍忍,上大學就解放了,現(xiàn)在高中緊,等到大學就松了。高三學習最辛苦時,不少老師會
原標題:為什么來自弱勢背景的學生 大學畢業(yè)時劣勢依然明顯
“再忍忍,上大學就解放了”,“現(xiàn)在高中緊,等到大學就松了”。高三學習最辛苦時,不少老師會這樣安慰學生。
然而,90后青年學者鄭雅君通過對北京、上海兩所 大學畢業(yè)班62名學生的深度跟蹤訪談發(fā)現(xiàn),進大學后非但不能“躺平”,還要面對一場激烈又隱性的挑戰(zhàn):是否洞察大學“游戲規(guī)則”、能否掌握上大學的技巧。否則,進校時分數(shù)差不多的同學,畢業(yè)時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
鄭雅君把大學的“游戲規(guī)則”寫進《金榜題名之后:大學生出路分化之謎》一書,希望“寒門學子”可以拿著她畫的“地圖”,在“游戲”中順利通關。雖然這是一部學術著作,但鄭雅君更想把它比成“如何上大學”的科普,“規(guī)則其實很不復雜,只是一些同學不知道,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不知道,也沒有人告訴他們”。
“985廢物”不知道的一些事
鄭雅君如今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讀博士,《金榜題名之后》脫胎于她的碩士論文,主要研究一個常見但又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為什么社會出身弱勢的學生,即便進入最好的大學,畢業(yè)時劣勢依然明顯?
問題對應到現(xiàn)實中,就是網上很多人自稱“985廢物”,他們過五關斬六將,通過激烈的高考篩選升入名校,大學過得很迷茫,畢業(yè)后又很失望,覺得自己只是“小鎮(zhèn)做題家”。
鄭雅君也被類似困惑糾纏了很長時間。2009年,當她以甘肅省第40名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時,還沒見過地鐵。和母親分別時,只會如從小給她的許諾一樣說:“媽媽,你放心吧,我會好好學的!”那是她第一次遇到大學教授,對于接下來該干什么、學什么、怎樣學、學了有什么用,一概不知。
選課是開啟大學生活的第一把鑰匙。鄭雅君現(xiàn)在還記得,坐在機房里,翻看著那本厚達幾百頁、囊括幾千門課的《本科生課表》,茫然又窘迫。從小習慣了所有課都由學校來安排的她,第一次聽說“選課”這個概念,很難理解由學生自己來選課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什么要選某門課?結果會是什么?“完全都是懵的”,“當時直接就懵掉了”,時隔14年,她還是用了一連串“懵”,來表達當時的感受。最自卑時,甚至想過回去重新高考,然后去一所差一點的大學提振心情。
大學里,來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同學就明顯不同。他們高中就讀的省市級一流名校,學校課程和大學銜接得很好,也有很多選修課,進大學后,這些同學不僅很快就選好課,而且很會“選”。其間暗藏的玄機,鄭雅君也是過后才明了——每門課對應的成績,將來會換算成績點,在某些時候決定了你是否能獲得一些關鍵的機會和資源。選課的關鍵在于如何通過“選”來鋪設一種戰(zhàn)略,讓自己更可能獲得高績點。
在機房選課時,鄭雅君從其他同學的只言片語中隱隱發(fā)現(xiàn),選課是有“門道”的,但她并不知道,也不好意思主動去問那些“門道”具體是什么,“大學里有些關于‘游戲規(guī)則’和類似‘攻略’的東西,學長學姐知道,但老師在正式場合永遠不會告訴你”。
大學是個精心布置的迷宮
讀了碩士后,鄭雅君還是難以忘懷本科時的周折和茫然。隨著在教育社會學領域的耕耘,她意識到,自己的經歷并非個案,而是一種結構性現(xiàn)象,來自社會出身帶來的局限的見識。她很想知道,社會出身的影響,如何延續(xù)到大學階段,并造成同學之間的分化?
為了尋找答案,2015至2018年間,鄭雅君多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兩所著名大學,對畢業(yè)班學生做深度訪談。她從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城鄉(xiāng)、地域、父母教育水平四個維度,把訪談對象劃分為社會出身優(yōu)勢和劣勢。根據(jù)受訪者對大學生活的體驗,以及她自己的切身感受,她把大學比作一個精心布置的迷宮。上大學的過程,不是中學老師說的那樣無憂和舒適,而是一場挑戰(zhàn)很高,規(guī)則也很復雜的探險之旅,需要探險者有領悟力,早點認清迷宮的地形,盡早決定自己要去哪個出口,適時調整線路,才能順利抵達終點。
訪談前,鄭雅君理所當然地認為,大學生畢業(yè)后的去向,是他們有意主動選擇的結果。隨著對方向她敞開心扉,她發(fā)現(xiàn)很多人并非如此,只是在全無計劃的情形下,臨時抓住一個恰好夠得著的機會。這個發(fā)現(xiàn)也與之前學者的研究對應上了——弱勢家庭學生的就業(yè)結果不及優(yōu)勢家庭。
最需要工作的他們,為什么沒有盡早做職業(yè)規(guī)劃?鄭雅君發(fā)現(xiàn),學生參與大學生活的模式,可以粗略分為“直覺依賴模式”和“目標掌控模式”。“直覺依賴模式”也就是俗稱的“習慣性優(yōu)秀”——在沒有任何具體目標的情況下習慣性保持優(yōu)秀,這些學生不了解游戲規(guī)則,僅憑感覺在“迷宮”里摸索,甚至走了很多彎路。他們基本都來自社會出身弱勢的家庭。
而家庭條件更優(yōu)越的學生,基本屬于“目標掌控模式”,從進校開始,仿佛就有一張“迷宮”地圖,他們看得清迷宮的全貌,知道如何闖關,會預先制定路線,最后獲得豐厚的游戲獎勵——稀缺的好工作或進一步深造的機會。
鄭雅君認為,大學生出路分化背后,與他們是否了解大學和勞動力市場的“游戲規(guī)則”密切相關。但是,這些“游戲規(guī)則”又與家庭賦予的文化資本緊密相連,難以在課堂上學到。而當今大學的評判標準,以及職業(yè)競爭的游戲規(guī)則,客觀上都有利于“目標掌控者”。“小鎮(zhèn)做題家”就算進入頂尖大學,也是弱勢群體,被這些文化障礙困擾,不知怎么做才能抓住機會。
人和人真的差距可以這么大
一位家境優(yōu)越,家里父母、祖父母都受了很好教育的“目標掌控型”男生,和鄭雅君談了6個小時,說自己如何設計大學四年的目標、達成目標,如何求職。“和他聊天真的能學到很多東西,也真的會陷入沉默。他的生活和我的真的完全不同。”
鄭雅君印象很深的是,這位男生學習優(yōu)秀又輕松,但他覺得,成績好只是一條及格線,自己還有很多別的目標和興趣,學習好只能證明智商正常。“對我來說,這些話聽起來都是在碾壓。”鄭雅君苦笑著說。
因為對“迷宮”游戲規(guī)則很熟悉,自己也目標明確做了準備和努力,畢業(yè)時,他輕松拿到很多知名公司的面試機會,比如花旗銀行、麥肯錫、摩根大通、國內四大銀行等。他都去面試了,還給鄭雅君總結不同公司的面試規(guī)則,“你知道嗎,他是真的在玩,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人還可以抱著這樣的心境去參加面試,去找工作。”最后他選了個薪水過得去,但有一定自由時間的工作。
來自湖南農村的冰倩(化名),一路走來經歷的坎坷,同樣令鄭雅君難忘。她是家里老大,很小父母就外出打工,后來又離婚。高一時,冰倩因為種種原因不想上學,一度輟學到廣州打工。幾個月后她后悔了,經過很多波折和努力,終于復學,在功課落下整整一學期的情況下拼命學習,兩年后考進上海的 大學。
從小,冰倩的奶奶就說,考上大學就有出息了??墒莵淼酱髮W之后,她不知道怎樣才是“出息”。她也經歷了鄭雅君有過的無助、茫然、自卑,但與鄭雅君的努力被系里老師看到、認可不同,冰倩拼盡全力學習,專業(yè)課老師給的分數(shù)還是很低。系里很多出國、出境交流的機會,她礙于英語口語不好,也不敢申請。
畢業(yè)時,冰倩在輔導員的鼓勵下,努力實習,在上海找到一份月薪8000元的工作。這時,外公外婆生病了,父母離婚后老人無人照看,她最后決定回老家工作。
訪談得越多,鄭雅君越感慨,“你會發(fā)現(xiàn),人和人的生活真的差距可以這么大”。冰倩的故事尤其讓人唏噓。“你真的能感覺到弱勢家庭出身的人,大學里的努力要兌換成好的前途,會受多重障礙的影響,打很多折扣。家境更好的同學,他們的努力不是被打折,而是被‘加成’,同學之間的差距就拉大了。”
研究也是一種自我治愈
在國內學術評價體系中,學術著作的分量比不上在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一年多前,鄭雅君在導師的鼓勵下,顧不上自己尚在哺乳期,襁褓里的兒子也沒人帶,硬是利用碎片化時間,一點點為出版做準備。“我明明看到有些人因為不知道那些被默認的規(guī)則,而失去很多機會。不把自己知道的寫出來,會于心有愧。他們真的是吃盡了苦頭,才能來到這里。”
《金榜題名之后》的研究,對鄭雅君來說也是一種治愈。她是甘肅張掖人,父母是那個時代的精英,雙雙通過高考跳出農村,在地方上有不錯的社會地位。除了父親不幸在她11歲時早逝,成長環(huán)境順遂,從小到大成績也很好。
可到了上海后她備受沖擊,在學校不適應各種“游戲規(guī)則”,面臨文化障礙,乘坐出租車時,司機一聽來自甘肅,脫口而出就是“你們那里很窮,是不是不洗澡?”很長一段時間,自尊的她都羞于談及家鄉(xiāng),“我覺得好像很丟臉,把自己看得很低,嫌棄自己”。
訪談、寫作和出書的過程,前后時間跨度很長,從本科、碩士到博士,后來結婚,當了母親,“這個研究極大地豐富了我的生命,從很多人的敘述當中,體會到了生活和社會的重量”。鄭雅君說,雖然自己小時候有段時間在農村長大,對農村生活的艱辛有一定了解,但以前沒有真正體會到社會對人的結構性束縛。她開始像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在《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里寫的那樣,反思自己的身份與作為研究者的角色。“我和訪談者也有很多討論,不覺得做‘小鎮(zhèn)做題家’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大家并不想要停在這兒,說世界真的好不公平。也有人會非常坦蕩地接受自己的過去,和過去和解,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
鄭雅君還說,可喜的是,近年來“寒門難出貴子”的現(xiàn)象被學術界指出后,在公共層面引發(fā)很大觸動,國家在高考環(huán)節(jié)采取了很多努力,重點高校繼續(xù)加大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qū)的傾斜力度,實施招生專項計劃,很多大學也建立起對弱勢學生的支持體系。
原標題:多次毆打同學引發(fā)眾怒,7歲男孩遭46名家長聯(lián)名呼吁轉學 近日,一小
觀察2024-04-11 18: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