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標題:熱鬧的拜年氛圍里,離不開催婚這個經典話題。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我國單身基數龐大,性別差異明顯,90后成為單身群體主力軍。2018年,我國
原標題:熱鬧的拜年氛圍里,離不開“催婚”這個經典話題。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我國單身基數龐大,性別差異明顯,90后成為單身群體主力軍。2018年,我國單身人士已達2.46億(國家統(tǒng)計局抽樣調查,包含15歲以上未婚、離婚及喪偶人數),占全國總人口的17.65%。
未婚男性規(guī)模較女性多出3394萬,且未來這一缺口仍將擴大,男性單身化漸成趨勢。2018年,我國單身群體人數中,90后占比47.68%,正式接棒80后,成為單身主力軍。
春節(jié)三月,是屬于相親的日子。事實上,相親這種模式在婚姻制度誕生后就一路相隨而生。古早的相親是基于生活圈和關系場的相親,多為家里親人或者朋友熟人的介紹;雖然相親是傳統(tǒng)技能,但如今,在互聯網的賦能下,相親也被人們玩出了新花樣。
相親上云,算法對象,喜憂參半。
相親上云成為必經之路
基于單身人口基數的龐大,相親逐漸成為單身人群脫單的必經之路。珍愛網2019年調查報告顯示,在單身人群中,已有相親經歷人群占比超過六成。其中,有62.94%的人表示一年的相親次數不少于三次,有96%的人一個月至少相親兩次,15.86%的人表示只要有節(jié)假日,就都會進行相親,單身人群相親經歷豐富。
此外,數據統(tǒng)計中有38%的單身男女首次相親年齡不足23歲,24%的單身男女為23-25歲。從年齡結構來看,四成95后已經有了相親經歷,中國相親市場開始呈現出低齡化趨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依托于互聯網,交友約會APP發(fā)成為社交新寵。2019年排行榜顯示,探探和陌陌穩(wěn)居約會交友App下載和收入排行榜榜首;老牌相親網站珍愛網、百合網、世紀佳緣網則高居收入排行榜第三位、第六位和第七位;同時,小眾App也吸引著更加細分的受眾群體。
當然,即便是社交相親類App,也伴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經歷了從“1.0-2.0-3.0-4.0云相親”的演化過程。
以珍愛網為例的傳統(tǒng)1.0相親平臺用戶覆蓋廣泛,主要采取傳統(tǒng)的線下相親模式。2.0產品則在目標群體方面主要針對于中青年及高收入白領,運用大數據匹配模式,為用戶創(chuàng)建語音、視頻聊天室。
以陌陌和探探為代表的3.0社交軟件,主要用戶為Z世代,主打潮流標簽、文化社區(qū)等創(chuàng)新功能。與其他產品不同的是,4.0云相親平臺采取在線直播相親方式,添加紅娘元素,用戶群體以下沉市場小鎮(zhèn)青年為主。
事實上,通過社交APP來相親的方式,其本質就是算法的相親。顯然,人工智能和算法早已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僅衣食住行,還有夾雜情感需求的戀愛、婚配問題。
姻緣作為是最古老的社會關系,其確定的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科技水平、社會風俗、價值標準的影響,帶著時代色彩。
賈寶玉跟林黛玉的時代,大家閨秀藏在深宅大院,這樣的社會結構決定了媒人獨攬婚配市場的信息權。1998年,痞子蔡通過BBS認識了輕舞飛揚。2003年龔海燕成立了世紀佳緣,線下熟人網絡不再是婚配搜索的唯一目標池。
現在,社交媒體進一步發(fā)展,算法精度進一步提升,在海量數據的優(yōu)勢下,根據國內婚戀網站的統(tǒng)計,在婚戀網站的“助攻”下,相親正在變得越來越“高效”。2017年,相親男女從初次見面到確定戀愛關系,平均花費一個月,從戀愛到結婚平均花兩個多月。
從理論上講,人的思想是能夠變成算法、進而而被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人的感性思維方式,也是能夠模擬,并推薦給你最適合目標用戶的人的。也就是說,當然人工智能技術更加成熟,人們對于算法有更清晰、明確的認知時,算法推薦的優(yōu)勢也將愈發(fā)明顯。
此外,網絡社交讓婚戀更加方便和自由。保羅·萊文森在《數字麥克盧漢:信息化新千紀指南》中指出:“網上交流使我們得到了一種涼爽的中間地帶,最大限度的參與隨之產生,因為這為參與者解除了兩套緊箍咒,一套是面對面會議典型的抑制性因素,一套是與傳統(tǒng)的信件相伴的怠惰,以及與圖書館借書相伴的非互動性。”
也就是說,網絡婚戀媒介讓略有羞澀之感的婚戀之事隱藏在屏幕背后,成為用以緩沖男女雙方尷尬拘謹的“涼爽的中間地帶”,使得在相親的過程中也能夠擁有自由和主動。
原標題:武大雷軍班100%具備保研資格 配備最優(yōu)師資力量,實行小班教學 據武漢
快資訊2024-04-11 17:05:21
原標題:盤點!OSSD課程申請全球TOP大學有哪些優(yōu)勢? OSSD全稱為Ontario Secondary
快資訊2024-04-08 18:13:22